“汉服热”是传承还是标新立异?

作者:小七七 阅读:2125 时间:2015-07-06

    近期播出的某综艺节目上,一群展示汉服文化和中国传统礼仪的年轻人遭名嘴周立波大泼冷水,他不但将汉服说成朝鲜服,还讽刺这些年轻人是“哪个洗浴中心的”。此举引发了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服文化爱好者的反击。


 


    其实,“汉服”已在一些地方流行了很多年,甚至延伸至成人礼、开学典礼等隆重场合,当然也伴随着标新立异、商业噱头的批评之声。推崇汉服真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吗?一件汉服能否担此重任?

    生活中汉服实用性差

    周立波对于汉服的嘲讽,引起了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反击。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就在微博上公开斥责周立波,直言其太夸张,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若是一时失言,请坦诚认错改正。其实随着近年来国学大热,汉服复兴的浪潮从没有停息,对于汉服热的争论也没有间断。

    那么汉服到底是什么呢?有学者定义汉服是一种礼仪衣冠体系,汉服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而形成的。总的来说,汉服是汉民族过去几千年穿过的衣服,对于当下来说,是已经被淘汰的服饰。近些年来,一些学校在搞成人礼、开学典礼以及不少地方祭祖等仪式中,都穿上了千式百样的汉服。尤其是与传统文化沾边的活动,基本上都穿汉服举行。

    提到汉服能否普及到日常生活中这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明告诉记者,“其实,服装主要是要实用方便,然后才是其他功能的实现——审美、身份标识以及行为塑造。我觉得这些方面它都有意义,但最好都不要太过。汉服作为古代的生活方式在今天不论在审美还是实用上显然都与现实存在某种紧张。另外,它还挺挑人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起反效果的情形我见过不少。”

    无需夸大汉服的作用

    其实,随着汉服的流行,支持“汉服复兴”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一个理由是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也有人将汉服热归为“汉服运动”,与近现代的“西服运动”相衔接,是服饰文化的时代延续。更有甚者认为可以通过汉服来复兴传统。一件小小的汉服真的能担此重任?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明称,“汉服在审美、身份标识以及行为塑造方面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注意不要过头,过犹不及。汉服热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比较接近常态。”对于汉服热的商业化炒作等问题,陈明告诉记者,“这也正常,哪里都有左中右,什么都难免泥沙俱下,关键是要有辨别能力和淘汰机制。这主要有待于社会的成熟和人们修养素质的提高——应该可以审慎乐观吧!”

    对于汉服热与国学热有什么关系,陈明认为,“国学热的后面有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情。汉服作为一种传统,在审美和民族特性表达和塑造上都有意义和效果。但是,我个人理解的国学热首先应该是对儒学的学习,在身心安顿、政治奠基和文化认同等方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