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后电商时代的发展之路。

作者:EVA 阅读:922 时间:2017-02-14




移动电商,重要的是背后的人

移动电商是基于价值观发起的消费行为,和PC电商有着本质区别,为什么这么说?来看整个流程。PC电商是线下零售的升级,先有货再有交易,流程没有本质变化。京东、淘宝、唯品会,无不如此。接下来就是买流量、玩转化。而移动上呢,一定是先有人,再有交易,即使将货物生产放到最后,也来得及。

产品和人之间,或者卖家与人之间,是价值观的输出,价值观的输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内容上的输出;二是商品的输出。移动刚开始时,微商的崛起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带动整个移动电商的崛起。后来,一批电商死掉了,活下来的进化成网红电商,网红电商再进化成社群电商。

微商背后是个人,网红电商涉及到以个人为中心的组织,到后面的社群是一个去个人化模式。一个典型的网红电商,日常不论在朋友圈还是微博,需要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赞同这个价值观的人自然变成他的粉丝,喜欢他的内容。内容中间会夹杂他喜欢的衣服、下午茶或者是保健品,卖得特别好。

表面上是跨类目的,但实际上是在用价值观选品,这是和PC电商非常不一样的现象。我们如果把PC电商叫做垂直品类的电商,那么移动电商是一个垂直人群电商,跨品类的电商。

我们把移动电商归结为三个关键点:卖货可以跨品类;价值观传导得越好,天花板越高;选品一定要符合价值观。






新的投资机会:


第一,新的商品品牌的出现。每一代人的迭代,就会伴随有新的符合年轻人价值观的品牌出现。


第二,新的渠道品牌的出现。欧美的整个消费结构更多以线下买手店为主,中国没有太多买手店,但中国会基于很多渠道品牌形成选品逻辑。在中国,类似屈臣氏这样的店,线上和线下都会涌现。


第三,工匠精神。中产阶级的崛起会从追求高性价比转为高品质,因此,为极具工匠精神的产品或品牌提供契机。







生活方式方面,我们归结为“0到1”,以前没有,现在有。新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年轻人身上特别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多元文化崛起。无论是二次元、三次元,还是“宅文化”,这是一个由多维度构成的世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文化形态。


第二,装逼文化。从1995年开始,装逼开始流行,人们会为了装逼而买单。


第三,话语权文化。70后和80后强调精英文化,90后,尤其是95后,崇尚自己的话语权,崇尚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四,男同女同文化。90后和95后开始,“男男“、”女女“现象开始普遍出现。男男是网状的,不忠诚;女女是单一的,相对长久。基于男男网状结构,互联网就能衍生出很多机会。究其男同女同文化,本质是弱基因文化,回归天性的表现。


第五,映射文化。80后喜欢周杰伦,他出身平凡,一开始不被认可。但凭借非凡实力,突然腾空而起。从他身上,80后能找到自我认同感。但到了90后、95后,他们开始喜欢鹿晗,用我们80后的说法就是“小白脸“。这些“小白脸”放在10年前一定不会火,而今天就能火?原因是什么?因为时代变了,女孩子也有钱了,生长环境不错,天生具有强大的安全感,母性就出来了。


第六、共享文化。70后、80后较90后而言,普遍缺乏安全感,所以会特别在乎拥有,对于二手物品,不管是二手车、二手房,还是二手媳妇,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而95后,生下来就有安全感,对“二手”不是特别在乎,所以会延伸新的模式:如,暂时拥有,宁愿而不是买,这就催生了共享经济。